近年来,在院线上映的众多纪录电影中,少数票房突破千万,众多纪录电影在影院遇“冷”。加之疫情的影响,影视行业面临困境,纪录电影的制作和发行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尽管许多纪录影片与大众和社会热点积极接轨,但在行业市场依旧没有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本文将从现实出发,试图分析纪录电影的困境,并对其发展做出思考。
困境:纪录电影的高口碑与低票房
纵观年至年纪录电影的上映情况,纪录电影在主流话语及社会人文两个领域受到欢迎。一方面,表现主旋律的纪录电影,与新媒体平台的主旋律话语传播相配合,促使此类纪录电影广泛传播。年至年,我国先后迎来重大事件的周年节点。在政策导向和市场导向的双驱动之下,具有“国家相册”职能的纪实影像成为政策扶持下电影院线支持的重点项目之一。《阅兵盛典》《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以及《他们正年轻》等响应主流价值的纪录电影,观众在民族情感的感召之下走进影院,构成仪式性的电影观看,并联合多平台的主旋律话语传播,促使此类纪录电影影响较为突出。
部分表现主旋律的纪录电影海报
另一方面,除表现主旋律的纪录电影在院线受到良好反响外,一些表现历史和反映时代现实的纪录电影吸引观众走进院线。《棒!少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