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票房 >> 票房发展 >> 正文 >> 正文

最贵春节档电影,你为60亿票房贡献了多少

来源:票房 时间:2022/6/21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撰稿I带货少女排版I米兰达娜娜正文字数I阅读需8分钟去年的春节档中《你好李焕英》以超54亿元的总票房揽得春节档 头衔,当时平均票价约为46.7元。对比年中国影史票房 的《战狼2》,年上映时平均票价约为35.6元。

今年春节档影片以60.35亿的票房收官,位居历史同期第二,人均观影1.16部、平均票价52元起,不含服务费的总票房高达71.5亿元,相比年春节档增长了32%。

《 之 》在北京市中心的华谊兄弟影院票价已高达元/张,《奇迹·笨小孩》和《四海》的票价 则为元/张;数公里外的万达国际影城里,三部电影的票价 均为75.8元。

高票价下,观影人次骤降。

今年春节档首日观影人次为万,大幅低于年春节档首日观影人次的万。

中国电影市场爆发以来到最近几年,能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电影票房逐年高企,但电影票还在不停涨价。

平均票价超过60元

今年的春节档,很贵。

从灯塔数据查询发现,年春节档首日(大年初一)的预售票房,平均票价已经达到56.1元。

对比5年前的年,当时的大年初一平均票价为37.8元。

仅从这一数据来看,5年时间里平均票价涨了49.7%,接近50%。

我们再回看年:

周星驰在电影市场上消失了5年后带着《西游降魔篇》复出,以12.46亿元的价格拿下票房 ,并且从此宣告了内地春节档黄金时代的到来。

这部电影的总观影人次约为.8万人次,据此计算,人均票价约为40.1元。

同年,本次春节档突破亿票房的演员易烊千玺刚刚出道、美团的电影板块业务更名“猫眼”,推出具有在线座位选择功能的猫眼APP、苏宁易购上线电影票团购频道;万达、金逸、星美、中影、幸福蓝海等多家知名影院,多家门店推出“9.9元电影票”超低折扣电影票,覆盖北上广深等12大城市。

《年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在年到年的6年间,全国电影平均票价从33.1元上涨至40.3元,总上涨幅度为21%,整体呈稳步上涨态势。

这其中,四线城市的平均票价从年起开始超过三线城市,6年累计涨幅接近29%。

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则稳居各年电影平均票价高点,年一线城市平均票价再创新高,达到了48.9元。

去年的春节档,最火的两部电影《唐探3》和《你好,李焕英》,在北京随便一个电影院的票价都是超过80元的票价,和平时价格相比直接翻倍;位于朝阳区的“华谊兄弟电影汇”,不分时间场次票价统一为元/张,令人瞠目结舌。

而在一些三四线小城,春节档、情人节时的电影票价也高达元1张。

电影票越来越贵已是不争的事实,你会期待过去的9块9看电影的日子吗?

远去的低票价时代

电影票的价格一般由影片发行方、电影院和售票平台(猫眼、淘票票等第三方平台)共同决定。

影片发行方制定的是“ 发行价”,即在“影片发行通知”上规定电影在放映时的 格。

2D类影片 发行价一般为20元/人次,3D类影片为25元/人次。

在此基础上,电影院和售票平台还将分别叠加影院服务费、溢价和电商平台服务费,形成最终票价。

溢价和影厅服务费一般从5元-20元不等,电商平台服务费则一般在2-5元左右。

累计下来,一张电影票的最终定价大概到了50元左右。

因此在购票平台一张标价为75元的电影票,其票面的价格构成就显得复杂了许多。

但过去的低价票时代里,导致低价的推手并不是片方和院线,而是互联网平台。

年以来,猫眼、淘票票、糯米等众多互联网购票平台一个接一个杀入电影市场,从票务切入,使得成为消费者购买电影票的 渠道,线下排队买票的场景越来越少见。

购票的平台带着互联网思维进入电影市场,不仅带来了低价票,还带来了流量思维。

凭借9.9元的低价票,不仅可以聚拢大批用户,甚至垄断全国的票务市场。

流量形成优势后,平台从中抽取大量渠道分成。

这便是互联网平台通过流量思维打造规模优势的思路。

也由此,打开了一个票补时代。

年,全国票房为亿,但随着网络购票平台的增多,市场竞争加剧,票补竞争也进入到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当年各方累计共砸入了40亿元票补。

到了年,票补上的竞争进一步加大,光是春节档各方票补总额就达到了10亿,这便形成了资本自己出钱,请人来薅羊毛的操作。烧钱的模式虽然令电影票房快速增长,但却不是一个可以持续的方式。

冯小刚层曾吐槽电影宣传费加上票补一个多亿已超过电影本身,恶性循环让年轻导演、年轻影视公司的小片无法生存,没有票补甚至都进不了电影院排期。

年10月,监管部门出台政策要求停止一切线上票补行为,包括第三方和影院自有渠道。也是从这一年开始,9.9元的电影票几乎从猫眼、美团、淘票票等平台上消失了。

票价战争的双刃剑

《年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即使除去疫情影响,自年开始,随着票价逐步走高,院线的上座率却逐年递减。

-年,电影平均票价由34.42涨至37.11元,上座率却从13.22%直线下降至10.78%;疫情后上座率至今只恢复至8%左右。

尤其是不少三四线城市的影院,正遭受票价高涨的反噬。

年之前,全国电影总票房中,二线城市的主力作用明显,票房贡献比例近5成。

但在年,一、二线城市票房贡献比例分别下降至19%和46%;三、四线城市票房贡献比例走高,尤其是四线城市,电影票房贡献比例直接由年时的13%增至年的18%。

几年前,“三四线城市电影票价贵过北上广”话题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

特别是春节、国庆等特殊档期,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陆续返乡,他们拥有稳定的观影习惯,也给了三四线城市电影票价敢于和一线城市“叫板”的底气。

年春节一线城市平均票价环比涨幅刚刚超过20%,三四线城市平均票价环比涨幅已近40%。

对于影院来说,除去票价这个这个不可变动的成本之外,对业绩和收入影响 的还有物业和运营成本,换句话也就是房租、设备和人工。

过去的老电影院大多数都是私有的房屋产权,因此没有房租的压力。但年开始,随着购物中心渠道下沉,影院作为购物中心的标配,从一线城市不断扩张到了三四线城市的各大商场里。而近年来,房租的大幅度提升,使得这部分成本传导到票价上,最终由消费者承担。

这其实也是许多人都不知道的事实:地产商也要从中国电影票房中分走一部分票房;

国内的多数影院普遍都会以“保底费用+每年票房分成”的形式付给房产商租金,并且合同期限一般在15年或者以上。

此外随着近些年大片效应越来越明显,IMAX等各类3D技术层出不穷,甚至2D技术也经过了几轮更新换代,还有杜比影厅等等各类新型技术,这些影厅所需的设备,也构成了影院的成本。

年1月28日天津中影国际影城津湾广场店的IMAX银幕被划烂,引发热议。

这块银幕是天津史上 块IMAX银幕,造价高昂。

银幕本身价值高达40万,从加拿大引进到中国船运价位在40万左右,空运价位在60万左右。

换言之,一块巨幕价值高达80-万,还不算搭建、人工等这些费用,再算上一个影厅所需要的音响、座椅等设备,单个影厅的造价就高达数百万。

影院的成本昂贵,但收入来源却较为单一。

一般来说,一家影院的收入构成主要靠电影票房分成、卖品收入、广告收入、场租收入、商务合作、会员卡等多方面组成。

大多数情况下,国内票房分账收入可占总收入的65%-80%,是影院最为主要的收入来源。

年内地票房跌回到了年的水平,究其原因是由于进口片票房的断崖式暴跌。

整个年的影院总量比年多,进口片缺少了亿票房,因此只能靠春节档、国庆档、五一档等长假期,通过,收取高票价恶补回来。

说到这里也很显而易见了,影院想要赚钱的话,只能提高票价。

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并不是 的方式。

电影是市场化的产物,观众心里也自有一杆秤。

内容是否匹配得上价格,决定了他们最终是否愿意走进电影院。

End

点个在看你 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