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艺恩网研究报告称,更能反映中国电影消费市场特点,年实际票房产出超过亿元!
年实际票房应为.8元?
众所周知,年总票房是亿元,那么这多出了的30余亿元是怎么来的?
数据显示,年电影线上购票人次突破10.4亿,市场渗透率为76%。而在线购票过程中每张电影票平均收取2-5元的网络代售服务费,但该支出并未含到电影票价中。
年观众在线购票支付的服务费达35.71亿元。若将该支出纳入票房统计范畴,年实际票房高达.8亿元。
艺恩网在之前的文章中认为,往后购票服务费应计入票房。
对此,艺恩网给出的理由是:基于成熟的在线购票市场,将服务费纳入总票房统计已具备条件。该方法有利于规范服务费的核算方法和分成体系,理顺电商平台、售票系统及影院院线的合作关系。除在线销售平台,目前存在于影院线下销售渠道的结构票价也存在类似服务费问题。相信对在线服务费统计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未来结构票价服务费的规范。
对于这一观点,猫眼、微影时代等电商平台也表示全力支持。微影时代CEO林宁和百度糯米影业总经理徐勇明表示,希望能尽快落实该方法,让电影票房统计更真实。
同时,专资办(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的工作效率也是杆杆的。据悉,随着日前专资办票房数据系统的更新,猫眼专业版等各平台的实时票房统计系统也已经或即将同步计入服务费。
面子工程还是规范市场?
然而对于这一做法,来自百度贴吧的电影产业研究员却有着不同的观点:今年票房花式注水打响第一枪;太搞笑了,观众的实际支出难道不应该还剪去票补的钱吗,双标啊,只算增不算减;假的永远也不会是真的,我还是相信这个市场在慢慢朝理性方向发展,再看吧....
在小编看来,将服务费计入票房统计,至少对于电影市场大盘的提振无异于一针强心剂,年全年大盘或将轻松突破亿,并向着亿冲击。但关于这一政策,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明确:
总票房好看了,但票房的分成分账和税收到底按哪个算?票房结算上和原先流程以及计算方式是否有不同?专项基金及增值税征收是否按照新的总票房计算?
突如其来的服务费对于春节档几部已经签完保底合同的电影很难界定,保底数额按实际票房(不算服务费)还是表面票房(算服务费),比如《西游伏妖篇》如果18亿保底,如果把近10%的服务费算上,实际上不到17亿就达到保底标准了。
如果把一些细节都明确化,将服务费计入票房统计,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就像艺恩网所阐述的,在当前中国电影市场自我调节期,为了引导产业规范运营,票房数据准确核算非常重要。而且该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伴随着新技术新模式的出现或变化,相关的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
服务费+票补,春节档能否再创记录?
不管这一做法是否明智,可以确定的是,计入服务费会对整个春节档的大盘提升有着不错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消停了快一年的票补,也在这时候又回来了。
年电影票房不佳,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因为疯狂票补偃旗息鼓。年春节档之后,确实没有集体性的大规模票补出现,业内也纷纷认为票补减少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影市的理性发展。但就在此时,年春节档,集体大规模票补卷土重来。
春节档四大种子选手中,《大闹天竺》在猫眼上全面开启了9.9元,淘票票限时8.8元的抢票活动。《西游伏妖篇》主打淘票票的8.8元,猫眼9.9元辅助推进。《功夫瑜伽》有淘票票8.8元,百度糯米6.6元的加持。而《乘风破浪》则是开启淘票票12.8元。
回望年,大年初一当天就产出了6.47亿的票房。春节档确实拥有着比往常更为凶猛的市场潜力,但不得不承认,票房高产出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票补作用。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大年初一的预售票房已经高达3亿元,其中《西游伏妖篇》预售票房已破一亿。
想要带动冷清许久的大盘,票补的作用确实无法忽视。业内人士预计,春节档首日预计光票补便能贡献接近3亿的票房产出,加上近10%的服务费,年或许能突破年春节档7天达36亿的票房纪录。
但问题是,即便靠票补和服务费撑起春节档,年内地影市的“小目标”又会定在多少?而整年是否又会复制只有春节档大爆,其余档期大冷的局面?
作者:湖南猪血丸子
责编:蒋玮
主编:邱庄
播报当日票房、排片数据、档期资讯、深度票房数据挖掘、电影产业观点速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