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微博大V“电影票房”连发数条微博,指出了一件“比《叶问三》还过分”的票房造假事件。
根据“电影票房”给出的证据,刘若英的导演处女作《后来的我们》预售票房极佳,但有人利用票务平台可以退票的规则便利,在影片开映前恶意退票,仅武汉万达的几家影城就累计退票张。
假数据入场,抬高预售为影片造势,但开映前大量的恶意退票又让影城蒙受损失,逼得影院方纷纷曝光此事。一时间该片的发行方猫眼电影成为众矢之的,被认为是幕后操控者。
4月29日凌晨,猫眼电影迅速在微博做出回应,通报了核实情况:猫眼平台恶意刷票并退票数量约38万张,涉及票房约万,并表示“猫眼平台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有这种干扰市场秩序的行为”。
新浪娱乐连夜采访了多位发行、院线、学术界专业人士,大家都表示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票房造假方式,首先曝光此事的大V“电影票房”更质疑票房造假竟然也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通过采访和调查,新浪娱乐发现《后来的我们》票房事件背后疑点重重,目前业内人士也表示难以定性,需要进一步的证据。
但此事反应的不仅仅是票房造假这个存在了多年的业界毒瘤,更指向了深层的产业思考:电商平台进入发行渠道是合理的吗?好莱坞早已出台反垄断法规范行业各环节,中国电影市场应该如何应对高速发展中层出不穷的乱象?
截止至4月29日15:44分
猫眼+淘票票两家平台的票房数据
《后来的我们》退票事件
《后来的我们》票房事件是被微博电影大V“电影票房”首先曝光的。
博主“电影票房”多年坚持通报电影票房,对电影产业有长期观察和研究。4月28日下午,在业内的影院投资管理群里,“电影票房”发现有院线人士询问《后来的我们》的异常退票现象。
有直播博主po出了类似这样的
《后来的我们》平台购票座位图
根据“电影票房”4月28日晚在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