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良贾玲,绝了。第一次执导,就拿下53亿票房,剑指《战狼2》。瓜众们热心计算着贾玲到底能从中分得多少入账,但高票房背后,其实早已暗流涌动。一部电影,从立项到上映,是一条漫长的产业链。笼统来说,离不开这四个角色:1.出品方(影片的投资人或能够拉来赞助的人);2.制片方(负责影片的制片工作,直接对出品方负责);3.发行方(宣传方);4.院线(电影院)。每部电影成功上映后,所取得的票房,首先要向国家缴纳5%的电影专项资金,其次要缴纳3.3%的营业税。以上两项,合计5%+3.3%=8.3%,称为“不可分账票房”。剩下的1-8.3%=91.7%,即为“可分账票房”,又名“净票房”。另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笔“中数代理费”。净票房在6亿以下的部分需要缴纳(0.5亿内3%,票房0.5-3亿2%,票房3-6亿1%),净票房6亿以上不收费。扣除以上的费用后,净票房在分成方面,原则上采取“”的分账方式:57%(电影院+院线),剩余43%(出品方+发行方)。回到电影《你好,李焕英》上。据公开资料显示,该片有8家出品方,18家联合出品方,4家发行方,4家联合发行方。其中,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文化)为第一出品方。但让阿良惊讶的是,北京文化却不是获利的最大方。2月18日,北京文化发布了“关于电影《你好,李焕英》票房的公告”。公告显示截至2月17日,影片票房为27.25亿(含服务费),公司营收约为万元-万元。看到这里,可能有瓜众就得质疑了:北京文化作为第一出品方,怎么着也能分几亿,为何仅得万?这就跟北京文化的选择有关了,该司选择了最稳的那一种分账方式,以15亿元的保底票房卖出了发行权,断送了获得最大收益的可能性。何为“保底发行”?一般有两种方式:1.买断式:发行方买断,如果票房达不到保底票房,对赌失败,发行方承担损失,出品方则稳赚不赔。如果对赌成功,发行方将获得保底票房之外的全部超额收益。2.阶梯式:在保底票房的基础上,高出的票房,出品方和发行方再按一定比例阶梯分账,票房越高,发行方分得越多。不论是哪种方式,出品方都可以有效分摊票房的不确定性风险,发行方则是押注影片能成为爆款。回到北京文化的15亿保底上,直白点说就是,北京文化先卖为敬,落袋为安。可谁能想到,该片会突破50亿大关呢?但阿良还是很疑惑,一向大胆、赌性豪爽的北京文化,怎么到了自己主控出品的电影,反而变“胆小”了,需要别人来保底?要知道,北京文化在资本市场上的名声,就是靠保底赢得的。成名作,是吴京的《战狼2》。年《战狼2》还没正式开拍,北京文化的董事长宋歌就给出了8亿的保底发行,联系各种人脉和资源,牵线搭桥。为了给本片站队,宋歌本人还出演了片中的“樊大使”一角。最终,《战狼2》票房破纪录拿到56.9亿,豪赌给北京文化就带来1.6亿的净利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163.html
上一篇文章: 票房已破33亿元的李焕英,能让贾玲赚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