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大热影片《 》,一个美军守桥我军炸桥的故事,冰雪很厚、气温很低,票房很高,口碑很棒,杀伤力在于集体破防——再沉静的性格,也挡不住那句“七连应到人,实到1人。”
于是想到年10月上映,总票房11.27亿的《 》,同样是抗美援朝题材,同样是关于一座“必经之路”的桥,同样有军事题材票房担当吴京,不同的是这一次我军守桥而美军炸桥。
有别于《 》的大场面,《 》从头至尾就在桥上桥畔桥周围的山坡树林。
围绕着炸桥修桥,分别从我军士兵角度、美军飞行员角度、我军炮手角度来讲述同一个故事。
在士兵角度这个部分,作为观众,只看到美军一会儿侦察机,一会儿轰炸机,一会儿榴弹炮,都搞不清究竟来炸了几回,总之桥刚修好就被炸掉,又修,又炸,再修、再炸、继续修、继续炸……看得人心里急啊。
而美军飞行员这个视角一出来,侦察机轰炸机的出动,明显脉络清晰了。影片对美军飞行员的刻画并不脸谱化,他们不愚蠢不穷凶极恶,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勇气有激愤,会不顾安危为战友进行报复性扫射。
炮手角度则重点刻画了老关(吴京)和张飞(张译)两个炮手团队的——惨烈。
老关团队打完 一发炮弹后,全体举起信号枪燃亮天空,使敌机无从遁迹,那一刻仰首朝天的老关,犹如一座丰碑,瞬间横飞的血肉让人真正理解了什么叫作“……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而张飞的炮台 仅剩他一人,还被炸飞了左臂左腿,看他拄着拐杖脖子挂着炮弹,一拐一瘸走向老关炮台的背影,突然想起老关说过,他那个炮台位置高、视线好……张飞选择在老关的阵地与敌共亡。
说到对《 》印象最深的一幕,居然是“喀秋莎”,灿若流星,杀伤力巨大,只是看这名字,应该是那时的老大哥苏联制造。
《 》总票房11.27亿,这个票房当然不算差,平心而论也称不上有多高。同样是抗美援朝题材,同样有豪华明星班底(张译、吴京、邓超、欧豪、魏晨),为什么在《 》面前就成了小弟?
也许是战争场面不够宏大?也许是“含京量”不高?也许是三个视角讲述同一个故事的拍摄手法不符合大众审美?又也许是三个视角分别由三位导演用自己的风格各自讲述一遍,有一个故事卖三遍、重复镜头太多的嫌疑?
只是 守桥之战的惨烈并不输于 的炸桥之攻。当片尾《一条大河》的钢琴旋律缓缓响起,温柔克制的慷慨激昂,从容不迫的坚定信念,不紧不慢并终将走向七十年后的盛世繁华,隔着光阴,遥相致敬。
本文内容及图片全部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请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的人阅读到此文章!
感觉不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