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场平均1.8人,近60%影院关门:电影院还能挺过疫情吗?
本刊记者/倪伟徐鹏远
发于.4.11总第期《中国新闻周刊》
“靴子落了地,济南影院即日起关门。"3月30日,董文欣在朋友圈转发了一张红头文件,语气平静地说道。当天,济南通报4例新冠阳性病例。
两天前,她还庆幸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济南的影院都开着,只不过上座人数几乎都是个位数。她是济南百丽宫影城总经理,已经忍受了一个月的煎熬。3月以来,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惨遭低谷,继两年前因疫情停摆之后,百丽宫影城再次面临入不敷出,当月收入不抵房租的困窘局面。
有的同行更惨,济南有一家影院一天积卖出去四张票,“还不如关门呢。
新冠疫情暴发后,继初期停工的半年,电影院的第二次危机已经到来。今年3月,中国内地电影票房超低位运行。3月24日,内地总票房跌破万元,止步于万元(不含服务费)。这是十年来,除疫情复工初期之外,内地单日票房最低的一天。每个影院平均每天卖出50张票,平均每场只有1.8人。
低潮延续至清明。清明节这个迷你档期每年都有5亿多元进账,去年,清明档上映的《我的姐姐》更是收获8.6亿票房。而今年,八部国产片撤档,新片仅有两部引进片《密室逃生2》和《精灵旅社4》撑场面,加上3月上映的《月球陨落》和《新蝙蝠侠》,清明档(4月3日~5日)全国票房最高是在首日为.13万元,票房最低在最后一日只有.54万元。
年7月20日,广东东莞CGV影院国贸店,--位首场观影的观众独自观看电影《中国合伙人》。自7月16日,国家电影总局网站发布了“低风险地区的电影院可以在7月20日有序恢复营业”后,CGV影院国贸店成为了东莞首家通过检查复工的影院。图/人民视觉
疫情无疑是最直接的原因,但在营业率低的表面原因之下,票房冰点还有更深层的缘由。投资收紧、开工不足、片荒来临、不敢上映....疫情再度暴发叠加疫情前的行业寒冬,对电影业的长远影响已经逐步浮现。观众不愿走进影院,实际上是因为没那么多值得去看的电影了。
两年前,人们还在担忧电影院的生死,像过节-样地迎接影院复工。两年后,当电影院再次落入困境,却连--声关心的询问都很难听见了。疫情以及疫情催生的行业重构,颠覆了人们与电影院的物理和心理距离。当影院已经看似可有可无,也许,“水点时刻”才真正到来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